田东中医在线直播制度
为规范和促进医疗线上直播的开展,保障公众健康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在本医疗机构内开展的医疗直播活动。
一、直播目的
1.传播医疗健康知识:普及科学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2.展示医疗技术和服务特色:宣传医疗机构的专业优势和服务能力,增强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3.促进医患沟通:通过直播互动,解答公众健康疑问,提供专业的医疗指导。
二、直播内容
1.医疗科普知识:包括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内容须基于权威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2.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推广健康饮食、运动、心理调节等生活方式,帮助公众养成健康习惯。
3.医疗机构介绍:展示医疗机构的特色科室、专家团队、先进设备等,内容须真实、客观,不得夸大或虚假宣传。
4.手术直播:展示手术过程,供教学或学术交流。
5.健康讲座:普及健康知识,提供预防建议。
6.学术会议:直播医学会议,促进学术交流。
7.科室介绍:展示医院各科室的功能和特色。
8.禁止内容:
不得涉及医疗广告禁止的内容,如宣传诊疗效果、治愈率、有效率等。
不得宣传未经批准的医疗技术、药品、医疗器械。
不得发布虚假或误导性信息,不得传播伪科学内容。
三、直播前准备
1.内容审核:
直播内容须提前提交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审核,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主讲人应确保内容科学、准确、易懂,避免使用未经证实的医疗信息。
2.设备检查:
直播前应检查摄像、音频、网络等设备,确保直播顺利进行。
进行至少一次预演,测试直播流程、画面质量、声音效果等。
3.宣传推广:
制作合规的宣传材料(如海报、推文或视频预告等),内容须真实、客观,不得夸大或虚假宣传。
宣传材料须经宣传科审核后方可发布。
4.人员分工:
明确直播团队职责,包括主讲人、技术支持、互动管理等。
四、直播过程
1.遵守职业道德:
直播人员须遵守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规范,不得泄露患者隐私和医疗机构机密信息。
直播中不得涉及患者的个人生活等无关信息。
2.语言规范: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生僻词汇。
不得使用绝对化用语(如“最先进”、“唯一”、“包治百病”等)。
3.互动管理:
主持人应积极、及时与观众互动,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解答健康疑惑。
互动内容须符合法律法规,不得涉及医疗广告禁止的内容。
4.突发情况处理:
如遇突发情况(如设备故障、网络中断等),直播团队应及时处理并向观众说明情况。
5.内容真实性:
直播内容须基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严禁传播未经证实或伪科学的医疗信息。
提到的医疗数据、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信息必须准确,避免模糊或歧义表述。
五、直播人员要求
1.形象与素养:
直播人员须保持良好的形象和职业素养,着装得体,言行文明。
不得在直播中发表不当言论或做出不恰当行为。
2.保密义务:
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患者隐私和医疗机构内部机密信息。
3.资质要求:
主讲人须具备相关医疗资质,确保直播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4. 隐私与伦理
患者同意:必须获得患者或其家属的书面同意。
隐私保护:避免泄露患者身份信息,必要时进行技术处理。
伦理审查:确保直播内容符合伦理要求,不侵犯患者权益。
六、直播后续
1.总结与评估:
直播结束后,团队应及时总结活动,收集观众反馈,评估直播效果。
根据反馈意见不断改进直播质量。
2.数据分析:
收集直播活动的观看数据、互动数据等,分析直播效果,为后续直播提供参考。
3.内容存档:
直播内容须存档备查,保存期限不少于6个月。
七、违规处理
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级处罚:
一级违规(严重违规)
1.处罚措施:立即停播,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2.违规行为:
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宣扬恐怖主义、煽动民族仇恨、传播淫秽色情、赌博、暴力等内容。
泄露患者隐私或医疗机构机密信息,造成严重后果。
传播虚假或误导性医疗信息,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进行虚假宣传或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二级违规(中度违规)
1.处罚措施:停播整改,整改通过后方可恢复直播。
2.违规行为:
与观众互动时发表不当言论,经多次提醒未改正。
传播错误或误导性医疗信息,可能对观众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三级违规(轻度违规)
1.处罚措施:口头警告,责令立即改正。
2.违规行为:
直播背景中出现少量不适当的图片或物品,但未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短暂使用不文明语言,但及时改正。
偶尔提及敏感话题,但未深入展开讨论。
八、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疗机构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制度未尽事宜,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