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疫”天使】护士节系列征文(十四)——没有翅膀的白衣天使
2022年的农历春节过得实在有些艰难,从2月4日(正月初四)的德保首例确诊到第二天德保初筛检测出200例人员登上全国热搜。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许多回家乡过年的群众,在这次农历新年不仅只能居家,甚至连按时返工、入学都成了奢望。
在群众们担惊受怕,窝在家里不停地看手机了解最新疫情情况时,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已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心理准备。2月7日晚,我接到医院领导通知需要我即刻赶往我县某学校隔离点支援工作的指令,2个小时后,我到达隔离点,就此开始了我难忘的隔离点抗疫工作。
从一个学校变成一个合格的隔离点需要经历多少个步骤?我不清楚。但是当我到达时,夜间本该空无一人的学校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几十位老师及后勤工作人员在搬运学生用品和抗疫物资。很显然,由于疫情的来势汹汹导致原有的隔离酒店不够用了,只能利用学生宿舍安置隔离人员。但是学校显然还没做好准备。我的到来让大家倍感高兴。学校校长见到我后赶紧向我询问隔离点的规划问题,县里派驻到这儿的领导也向我询问着需要什么医疗物资。就这样,我放下行李立即投入工作,与大家一起在短时间内整理出约300间隔离房间。容不得我们稍作休息,2月8日凌晨,第一批田东隔离人员到达。
由于大家都是首次参与抗疫工作,没有过多的工作经验,加上学校宿舍作为隔离点的特殊性,导致很多群众的需求很难满足,每天工作人员忙上忙下,组织协调,工作量特别大。不仅需要给隔离人员量体温、采核酸,还需要帮忙送饭、收垃圾、代充手机电池、送热水、送生活物资……更有隔离人员因为被隔离而闹情绪。头两天我们真是连轴转,忙到不分昼夜。好在很快上级领导就给我们加派了人手,我们终于得以缓一口气,稍事休息。随着第一批隔离人员的离开,完成消杀工作后的我们又在上级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学校的隔离工作进行了升级改造:重新规划进入隔离区路线和工作人员行走路线,针对第一批隔离人员隔离居住的问题如热水卡、用电排插和回收垃圾等进行了完善。
2月13日凌晨6点我们迎来了第二批隔离人员。由于是高风险区人员,群众隔离意识较强,带来了大量的行李。作为安排住宿的医护人员,我们责无旁贷的当起了“力士”。当天帮忙运送行李直至中午12点,我们很多同事的手拿筷子都是颤抖的。在匆匆吃过午饭后,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测量体温和核酸采样工作。我们在经历听不明白语言无法沟通、群众不配合漏数人数等等困难后终于在18个小时后完成了工作,此时已是凌晨1点,还真是最忙碌而辛劳的一天。
四百多人的隔离点就像个小型的住院部,很多年纪大的隔离人员都有如高血压、心脏病、脑梗等基础病,加上2月的寒冷天气,老人们很容易着凉感冒,不是今天有这个孩子拉肚子,就是明天有那位老人感冒,甚至有人颈椎病犯了让我们医护连夜赶去按摩缓解……在这短短10天里,我们搬运病人送往医院治疗3人,协调转移至别的隔离点30余人。每一天都是忙到深夜,防护服里的衣服总是湿透了贴在身上,冷风一吹难受极了。但看到群众对我们信任的眼神,再苦再难我也觉得值了。
隔离点的生活终是苦乐并存的,并不是只有困难,很多时候隔离人员也让我们很感动。比如每次采核酸或量体温结束后很多隔离人员都会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这一句感谢对我们而言胜过千言万语,也是对我们最暖心的关爱。有一位隔离人员给我们医护和工作人员订购了20杯奶茶让外卖小哥送来隔离点。小小一杯奶茶让我们的心激动不已,这不仅是对我们的关爱和感谢,更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和赞许。
2月28日我们告别酒店隔离,终于回到了温暖的家。3月4日,X县疫情严重需要医护人员支援,我毫不犹豫的报名了。当天,我们到达X县,这次我们作为支援医护人员不再在隔离点工作,而是要去村镇采核酸。
B乡地处X县西南部,西面、南南与越南接壤,是个典型的边境乡镇,由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成为我这次抗疫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一路上翻山越岭、走街串巷是我最真实的工作写照,经常凌晨4点出发,7点到达村镇开展工作,可谓是披星戴月。为了节约时间,B乡的干部经常用电动三轮车和摩托车接送我们往返于村屯之间。后来为了方便工作,我们也经常自己开着村干的电动车或摩托车下村镇,我们还因此得了个“骑车的大白”的称号,为此我感到很自豪。X县的群众对我们也十分热情,积极配合我们工作,还总招呼我们到家里吃饭,他们对我们的喜爱和热情触动了我们的心,离别时的长街欢送更是让我们流下了难舍的泪水。
这几个月的抗疫工作中,我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却更多。群众们亲切的给我们医护工作者取了很多的名字: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最美“大白”等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白衣天使。有一个朋友曾告诉我,我们作为白衣天使,为什么只有白衣却没有翅膀?因为天使没有翅膀才会常留人间救助百姓。经历了这一切,我想:我愿意继续做那常留人间的白衣天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