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系列专访(一)——儿科专家刘小乐: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7 08:26:14 浏览次数: 【字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鲜红党旗下,圣洁白衣前,他们立誓“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望闻问切,诊断下药,他们坚定“仁心系患者 仁术解病痛”;深耕细作,守正创新,他们探索“‘医’心只为民 踔厉笃前行”。


值此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怀着一颗敬仰之心,走近你我身边的田东中医专家们,倾听他们讲述医者初心和从医感悟,诠释医者担当。

图片
图片

我为什么学医?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说实在的,当时自己年纪小,对于未来并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规划,父亲告诉我:天干饿不死手艺人,人终归要有一技傍身。就这样,我便走进了医学院,毕业后自然踏上了行医之路。然而,从医十余载后发现:患儿的天真烂漫,家长的无限信任带给自己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早已超越了我从医的初衷……


在古代的时候儿科被称作哑科,因为患儿往往不会自行描述病症症状,许多人是不愿意做儿科医生的,但我的看法却是相反的,孩子不舒服,他的表现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许多古代名医比如钱乙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编撰《小儿药证直诀》等儿科著作,也为我们后世的儿科医生提供了诊疗指导,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在传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为更多患儿谋健康、谋福祉。

图片


刘小乐为患儿看诊


图片


图片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医者,活到老学到老,从医路上,我未曾停下前行的脚步,而是不断地钻研中医,在中医药研究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我一直觉得,相较于西医来说,中医儿科的优势是比较突出、比较优越的,孩子是一个纯阳之体,脏气清灵,治疗反应敏捷,随拨随应,在黄帝内针等疗法的加持下,疗效甚好,患儿易趋康复。当然,技术都是要与时俱进的,在院部的支持下,我也辗转于多家上级医院学习先进诊疗思路与技术,随着医院儿科小儿针灸、小儿推拿等绿色疗法的开展,也帮助了越来越多患儿摆脱病痛。丰厚的知识储备是从医者的底气,因此我不断地激励自己学习,运用强大的理论知识加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以自信、从容的面貌给婴幼儿带去健康、给患儿家长带去希望与信任。儿科医生的成长非一蹴而就,而是靠日积月累的,这一信念也成为推动我继续前行的强大力量。

图片


刘小乐为患儿行小儿推拿


图片

图片

医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




医患之间是相互成就的,医患之间的温暖也是相互的。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曾经有一个3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拉肚子来院就诊,没想到治好了拉肚子孩子又出现了咳嗽,进而演变为肺炎。孩子妈妈对自己的信任与脸上的忧愁形成强烈对比,这深深触动了我,正所谓医者仁心,自己也是一位妈妈,更能体会到患儿母亲渴望孩子健康的那颗热切的心,这也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去扩大自己现有的知识面。也曾遇到过一些呕吐、头晕的孩子,本着能不输液就不输液的原则,我采取口服药+针灸+饮食指导的法子,为患儿行针灸缓解其呕吐的症状后,指导家长半小时喂一次粥,循序渐进、少量多次,很快,孩子不吐了,能进食白粥了,家长的反馈让我由衷的欣慰。这些都是学医之路上的积累和沉淀,但我从未觉得骄傲与自满,我只是站在患儿家长的角度,仔细为患儿辩证,将我所掌握的医学知识转化为一些通俗的语言与家长交心、捕捉到一些细节理清思路,抓住治病主线,同时也得到家长的配合与信赖。家长信赖你,将孩子放心地交予你,对一位医生来说,是莫大的荣幸。有时也并非“招招奏效”,但也因为家长的信赖,自己获得了一个调整的机会,去思考每位患儿的个性化,进而微调、优化,有针对性地治疗每一位患儿。

图片


刘小乐为患儿行扶阳罐疗法


图片


图片

正确认识自身不足,学医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这样看似稀松平常的一点一滴,激励着我在中医儿科的道路上不断摸索、踔厉前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享到:
【打印正文】